20个顶级艺术展展览带火一座城

时间:2025-01-28

  马上年底啦,今天小印就给大家来总结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精品展览,承包你的假期时光。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它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

  它汇集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

  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将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这一展览的整体展陈由蔡国强及其团队引导设计,通过cAI™ 合成的倪瓒山水图像与江南园林手稿,将“中式美学”发挥到极致。

  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呼应了卡地亚在珠宝设计中对自然宝石和工匠制作的创新精神与魔法魅力。

  展览甄选卡地亚典藏中极具代表性的珠宝、钟表、档案等逾三百件艺术珍品,呈现了一场跨越百年的艺术魔力之旅。

  从卡地亚三兄弟的坚定创举,到设计师贞·杜桑的女性情怀,从轻盈灵动的“花环风格”,到优雅野性的猎豹造型。

  可以说,这个展览已经超越了珠宝展的范畴,从卡地亚典藏珍品和各地中国文物的对比展示中,观众可以找到为卡地亚提供过神秘东方文化滋养的艺术源泉。

  卡地亚超越珠宝艺术而定格经典永存的理念,与中国古代艺术隽永的价值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展览内容:汇集16位(组)艺术家,通过影像、摄影、声音、雕塑、装置和历史材料等媒介形式的重新排演,

  展览尝试构建一个环流式的叙事与空间结构,从“火环带”、“航海的吟唱”、“珊瑚、沙洲和漂浮的陆地”以及“海盗新梦”四个维度展开。

  探讨岛屿的地质成因、人类社会动荡、非线性的时间观、声音作为历史载体、疆域问题以及政治与文化身份等议题。

  “胎记”是三妹脸上一道天然的疮疤,更是刻在女孩心底挥之不去的隐痛,那是重男轻女的父母留给女孩的童年阴影,原生家庭里一颗荆棘的种子。

  但是,女孩终究靠着自己的努力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将“赛男”改为“苏南”,在写作中一点点救赎自己。

  展览简介:通过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陶器、青铜器、金器等代表性文物,展现古希腊人对“美”的探索。

  展览通过“寻美,永恒的主题爱美,不变的天性“镌美,卓越的塑造”“美,无尽的求索”四个单元,呈现了古希腊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精美别致的妆容服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体雕塑。

  展览还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

  在当今世界,中希腊文明所蕴含的智慧,对于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独特的价值。

  展览简介:汇集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200余件珍贵曾楚文物,展现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辉煌。

  奔流不息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别具一格的荆楚文化则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

  周初,在长江中游建立起一系列诸侯国,其中江汉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曾国和楚国,以其璀璨的物质文化,描绘了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精彩篇章。

  自曾侯乙墓发现40多年来,江汉平原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凸显了湖北作为长江文化关枢之地的厚重历史。

  9月14日,200余件从“凤凰故国”湖北远道而来的精美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承办。

  展览分“南公封国”“楚祀八百”和“惊采绝艳”三个单元,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

  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丝织品等一系列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展现曾、楚两个诸侯国的历史风云和璀璨艺术。

  展览简介: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典籍存续、文物收藏,展示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和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主题“大道之行”语出《礼记·礼运》篇,表达了儒家对建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美好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追求。

  这不仅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经典表述,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理解和使命担当。

  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典籍存续、文物收藏。

  发掘梳理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受四海的深远影响。

  展览简介:以仰韶、红山、良渚等十三大文化遗址为基础,展出400余件珍贵文物,探寻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展览涵盖了大地湾、河姆渡、仰韶、红山、大汶口、马家窑、凌家滩、良渚、齐家、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十三个主要考古发现。

  同时,借由本次大展,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文物实证,为各位观众展现中华文明早期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

  通过专题展,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孕育过程,及其连续、创新、统一、包容及和平的特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七百多年前的威尼斯,以其繁荣的商业贸易和发达的航海业,成为地中海的商业和交通强国。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与世界,那些被他记录的、生动无比的所见所闻,正是13世纪的古代全球化世界。

  马可·波罗并不是孤独的行者,在他的同时代,丝路古道上,东来西往的商人和使团、信仰者和艺术家络绎不绝。

  展览以来自意大利和中国多家博物馆的精彩文物,为观众描绘出马可·波罗所处的时代面貌。

  威尼斯发达的航海贸易,蒙古各汗国共同保护下的商业网络世界,与威尼斯同样繁盛的杭州与泉州古城。

  “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本次展览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著名作品《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为中心。

  借由文物修复师的视角,通过“光的觉醒”“修复时光”“互鉴之光”三个版块,展览从多重维度带领观众走进卡拉瓦乔的世界。

  让观众在杰出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中,感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

  “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合作,从饮食文化的视角切入。

  展示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自沙俄时代至今、与饮食文化相关的138 件(套)藏品,娓娓述说500年俄罗斯美食史线

  这是埃里温历史博物馆近期在中国巡展亚美尼亚文化的收官之站。展览臻选百余件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8—20世纪亚美尼亚文化珍品,并结合广东省博物馆馆藏。

  通过“大美初见——邂逅亚美尼亚”“华冠丽服——亚美尼亚传统服饰”“银花宝钿——亚美尼亚银器”“繁花似锦——亚美尼亚地毯”“和合共生——传承与交汇”五个维度,展览全方位揭秘亚美尼亚18—20世纪的艺术和生活。

  展品涵盖传统服饰、珠宝银器、手工艺品、古城影像、活态遗产,勾勒出亚美尼亚人在广东的历史足迹,编织成一幅亚美尼亚人民的风俗图卷,带来一场美的邂逅。

  展览以莫奈、梵高和毕加索三位艺术巨匠的作品为核心,通过8大主题展区,呈现了110多幅复原巨作。

  展览中不仅有精美的画作,还设置了多个打卡拍照点。色彩斑斓的莫奈花园、热烈奔放的梵高向日葵、传递美好的毕加索和平鸽……

  展览分为“时间的刻度”“时间的艺术”“时间的温度”三大部分,通过精品文物、历史档案、各类广作工艺品和丰富的多媒体数字展项。

  展览以宏观叙事和个人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利用AI互动技术,搭建互动场景“潘淳的作坊”。

  前往不同的地方,记录下不同的照片,一切好像都在向着变化无常的未来永不回头地前进着,但他的心境好似如潮汐一般在不断往复,最终回到原点。

  正如海水流经多处,最终又回归大海,作品也在不断地印证着创作者生命中的往事,不停地循环往复。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是厦门市集美区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合作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将推出25场展览,呈现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共计2000件作品。

  其中包括: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5场展览,呈现了热门的AI话题到建筑景观、环保等主题的丰富创作。

  此次展览以Art Deco这一于巴黎发端、随即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同时奠定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美学源流为母题,呈现由中法两国装饰艺术珍藏连接起的中西之间的文化共感与文明互鉴。

  展览自Art Deco的诞生时期溯源,回到这一艺术运动起源与博兴的历史现场,将“物之景观”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情境之中,全面囊括与梳理了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

  展览向大众展现了,在战后的精神巨变、机械时代的尘嚣直上、大众媒体的快速繁衍及城市空间被商品经济重构的社会变化之下,Art Deco是如何由一种始于新兴艺术与奢侈装饰物的美学运动,转而塑造了大众的生活美学认知,并进而成为了一种指向“新世界”的时代精神。

  即使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仍不愿走出这仙境般的艺术世界,想一直逃离日常生活,这仿佛一场沉醉其中难以醒来的美梦”

  “宇宙花园”展览则以“女性觉醒”为主题,通过广袤无际与花园的无限生机来隐喻女性的内心世界。

  展览聚焦一个女性的觉醒历程,在展厅中设置了“粉红泡”“超真实”“生长中”“奇迹般” 四重光影镜面空间。

  通过多元媒介的作品,展览呈现了马蒂斯从学徒时代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再到后期投身剪纸艺术,以及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

  展览涵盖了马蒂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

  还展示了马蒂斯如何打破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颠覆因循守旧的画法,为绘画史开启了全新篇章。

  此展已入选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项目,聚焦于上海艺术家(含沪籍或常年生活于上海的艺术家)近些年来的重要抽象作品。

  没有抽象艺术,也就没有了观念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抽象艺术也是整个当代艺术的理论基石。

  尽管抽象主义作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流派已经进入了历史,但抽象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语汇,与具象、表现一起,仍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

  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与吕克·图伊曼斯共同策划,展出涵盖艺术家职业生涯各阶段。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安妮卡·易因其所谓的“感官的生物政治”,即对于文化和生物作用如何塑造感官体验的探寻,而备受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以蜜蜂为元素的胸针,黄铜材质与月光石组成蜜蜂的身体,翅膀以皓石镶嵌铸造,镀金层厚实,细节很耐看。


上一篇:【上海】跨年观展盛宴:探索历史与艺术的精彩之旅
下一篇:1446万、12444万、929%……“数”读居民购物消费“新”变